一、何为科学探究过程技能?都包括哪些?
科学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就是指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观察、比较、分类、假设、推理、模型、探究因果关系(相关)、变量控制、测量、数据收集与应用等。
在这一讲,我们将以生命世界领域的内容为载体,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交流与表达、比较与分类、推理、模型等探究过程技能与老师们做一个交流。
二、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核心要素以及发展过程
(一)观察
1.定义:观察是对客观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主动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于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法之一。
2.要点
(1)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是根据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等),来搜集自然界的资料。
(2)观察必须真实和准确,还要把观察到的事实仔细地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表格、画图等多种方式记录。)通过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成为证据。
3.观察的类型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观察主要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
①自然观察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形态、性状、过程)不作任何变革而进行的一种观察。例如:观察果实,昆虫的身体结构……
②实验观察就是人们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利用专门的仪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积极的干预,人工地变革和控制被研究对象,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它们进行观察。例如水温对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4.教学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自然观察_结构形态观察:学生在学习自然观察时最先接触的是结构形态观察。
①初学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在自然观察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内容,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方法。
举例:*观察苹果和柿子椒两种果实
教师通过二维表格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是从外形到内部,观察的方法和内容是看颜色、形状,摸软硬,闻气味,尝味道。
观察项目 |
苹果 |
柿子椒 |
||
外形 |
看 |
形状 |
|
|
颜色 |
|
|
||
摸 |
软硬 |
|
|
|
闻 |
气味 |
|
|
|
尝 |
味道 |
|
|
|
内部 |
最外面 |
|
|
|
中间 |
|
|
||
内部 |
|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表格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举例:出示一个毛豆,提问一个毛豆荚里有几粒种子?
再出示一个西瓜,西瓜的种子与毛豆的种子一样吗?
(观察的方法:数一数;比较)
学生直观地发现数目不一样,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发现西瓜和毛豆的种子颜色、形状、位置都不一样。
毛豆的果实中一般有3个种子,位于果实内部,一字排开,种子的颜色是绿色的,形状是椭圆球形。西瓜的果实中有几十个种子,位于果实内部,几列分布,种子的颜色是黑色的,形状是扁平的椭圆形。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熟练观察要点,可以为学生提供记录表,让学生再独立观察梨的种子。
切开一个梨,找到梨的种子,记录种子的特点。
梨的种子 |
位置 |
形状 |
数目 |
颜色 |
特点 |
果实内部 |
卵形 |
3-6 个 |
褐色 |
相比植物的观察,动物的观察对学生观察的要求更高。观察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受到形状、色彩、动物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在指导观察时,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观察内容,并强调注意事项。
比如:观察蜜蜂的身体结构。
在学生初次学习动物身体结构的观察时,教师可以先出示蜜蜂图片,用记录表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蜜蜂的身体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再观察每个部分都长有什么器官,这些器官有什么特点。掌握了观察方法后,再进行蜻蜓、蝴蝶等其他昆虫的观察,以巩固观察方法。
举例——观察鱼的身体结构
体形 |
|
体色 |
|
体表 |
|
其他 |
对鱼的身体的观察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顺序有一个指导,通过记录表引导学生先从整体观察鱼的体形、体色、体表等特点,再给鱼的身体分成部分,观察每部分的特点。
对鱼的观察,可以观察活的鱼,也可以观察鱼的标本。你们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什么观察呢?
一教师插话:我一般让学生观察标本。观察标本学生能清楚的观察鱼的身体特征,观察效率高。
另一教师插话:我一般让学生观察活鱼,相对标本观察,活鱼的观察对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要求更高,观察中学生容易对鱼在水中的形态、呼吸等吸引注意力,干扰对身体特征的观察。从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角度,我一般采用让学生观察活鱼,学生观察兴趣高,在观察中学习排除干扰,完成记录表格。
如果把二者结合会不会更好呢?
对鱼鳍的观察应在运动中进行,这样的观察应注意些什么?
观察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目的,用记录表引导学生观察鳍的位置、数量、运动中的状况,体会鳍与运动的关系,同时渗透定量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观察内容。
鱼鳍的名称 |
数量 |
运动中的状况 |
||
前进 |
左转 |
右转 |
||
|
|
|
|
|
|
|
|
|
|
小结:在初学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②巩固阶段,教师给予部分指导(部分放手)。
举例:(1册)*观察树芽
用二维记录表格提示观察顺序及方法:从外表到内部;看和摸。观察内容(颜色、形状等)则让学生自己确定。
教师在指导中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比一比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全面,促使学生关注细节,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还可启发思考:树芽外面的鳞片有什么作用呢?剥开鳞片看看里面有什么?想一想,明年春天树芽会变成什么?引导学生从对事物表面的观察,向事物之间的联系过渡,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同时,提示学生把剥下来的鳞片摆开,数一数,渗透定量观察。
*对动物的观察在巩固阶段也应该是部分的指导,部分放手。
例如,观察鸟的身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观察昆虫的方法,先观察鸟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再观察各部分的特点。
教师提示,可先从整体上进行观察,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长有羽毛(除喙、足之外);然后,再观察鸟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接着再观察各部分的特点。
举例——观察哺乳动物
观察哺乳动物的身体(如猫、兔)时,可以与鸟作比较:他们身体表面都有毛,有什么不同呢?这里用到了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加强观察效果。
可见,在巩固阶段,教师给予部分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增加了;同时观察的要求(丰富性、准确性,深刻性)也提高了。
③应用阶段:基本是学生独立观察,收集、整理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只是给与必要的指导。较巩固阶段更加放手了。
*有些观察需要借助仪器进行。
例如: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观察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时,学生用肉眼不容易看到细节,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初次使用放大镜要向学生讲解使用方法:手执镜柄(不可触摸镜片),放大镜距种子约一拳左右距离,上下调节,直到看清楚。教师可边讲边示范。
举例——茎的观察
在观察茎的导管时我们也用到了放大镜,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导管的内部结构,我们采用把菊花泡在红色墨水中,给导管染色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染色后的导管,并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的结果,明确导管的位置。
举例——细胞切片的观察
随着学生观察经验的丰富,年龄的增长,学生可以用更复杂的工具进行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切片。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显微镜,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尝试着边观察、边画出图来。例如:在《显微镜》一课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动物表皮细胞、一些植物茎的横切、叶的横切、叶片气孔的玻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玻片并试着将观察到内容画出来。这过程中学生体会放大镜与显微镜在观察物体方面的相同与不同,知道了用画图的方式可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当学生再次使用放大镜观察树芽、植物的茎,运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细菌时,就要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工具,准确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观察的要求不断提高。
*过程观察
在自然观察中还有一种是依据时间顺序的不同,观察事物的变化。举例: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①初学阶段:引导学生关注不同阶段的变化,并记录。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做简单分析。
例如:观察蒜瓣生长情况
拿两只盘子,每只盘子里各放几个蒜瓣,其中一只盘子不放水,另一只盘子放一些水(泡在蒜瓣底部),水少时再加水。
每天观察两只盘子里的蒜瓣有什么变化,并做记录。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观察,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记录表,使学生明确观察记录的内容。(这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观察到、记录下两个盘子中蒜瓣生长的不同就可以。)
观察后引导学生对记录表进行简单分析:两个盘子里蒜瓣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变化?
蒜瓣生长情况记录表
实验条件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 |
1 盘(无水) |
|
|
|
|
|
|
2 盘(有水) |
|
|
|
|
|
|
再如: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植物生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初学阶段,学生要观察这个过程除了时间长,难以坚持外,还有不懂得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的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记录的案例:
时间 样子 描述
4月6日 今天早晨,我种的西红柿已经有小嫩芽钻出了地面,我还给它浇了些水。
4月10日 照片
画图 小苗长得离地面有2厘米高了,还长了叶子。
通过这一案例,使学生明确应该观察不同阶段植物生长的变化,可以画图、拍照,也可以并用语言描述记录变化。为了准确记录变化,还可以通过测量用数字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这是用案例形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过程性观察重在变化;还要引导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思维活动的含量增加了。
巩固阶段:让学生参与部分观察内容,记录方法的制定;能分析整理简单数据。
比如:观察兔子的生长过程
在初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过程观察的经验,观察兔子的生长过程可以适当放手。例如,教师提供一个不完整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试着将其补充完整,并讨论如何得到这些信息。
测量时,由于真实的兔子不易把控,影响课堂效果,可以用标本讲解如何观测。
身长是从头部开始,到尾巴起始部位结束(就是不包括尾巴)。这种说法科学吗?
明确测量方法后就可以开始观察了记录了。
兔子的生长过程记录表
|
体重 |
身长 |
胸围 |
第一周 |
|
|
|
第二周 |
|
|
|
第三周 |
|
|
|
第四周 |
|
|
|
记录一段时间后比较表中的数据,分析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像这样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观察任务如何保持学生完成呢?
是呀,小学生独立完成长期观察任务确实很困难,这和他们的认知发展有关,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分组的方法,一般4个人一组,大家共同完成,另外我会在每节课结束时用2-3分钟让学生展示阶段性记录,督促学生完成。
应用阶段:能独立观察,并发现规律。
例如:探究人的身高增长的规律
要求每位同学搜集自己从小到大身高的数据,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如果学生搜集这些数据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学生的体检卡,让学生收集数据。
例:王勇同学身高记录表
年龄 / 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身高 /cm |
73 |
89 |
96 |
100 |
110 |
117 |
123 |
128 |
133 |
138 |
144 |
150 |
根据表中的数据画曲线图。
分析曲线图找到规律:年龄增长身高也随着增长。
学生通过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事物的变化,从初期简单观察记录现象;到收集整理做出解释;最后到能对观察到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规律。观察能力逐步提高。
(2)实验观察
对于实验观察来说,在不同阶段,教师又应该怎样指导呢?
①初学阶段:教师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目的、方法,认同实验结论。
举例:(2册)植物的根吸收水分
将一棵凤仙花放入盛水的量筒中,并用油泥封住筒口(排除水分因蒸发而散失),在水的位置处做个记号(可以发现不明显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是否发生变化(可能会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解释这种变化?
实验方法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教师要讲清方法,并使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用油泥封住筒口(避免水分因蒸发而散失),在水的位置处做个记号(可以发现水位不明显的变化)。
②巩固阶段:教师给予部分指导,学生参与部分实验设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案例(4册):水温对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教师给出实验方案,提问: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促使学生思考实验方案,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时,提示:记录表项目都有哪些?让学生具体设计记录表。
温度 鳃盖(口)每分钟开合次数 20℃
水温对于的呼吸频率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认识到:水温升高鱼的呼吸频率上升,水温降低鱼的呼吸频率下降。鱼的呼吸频率与水的温度有关系。
这个实验学生做起来有一定困难,收集数据环节不容易做好。
教师应该注意: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小组分工要明确,重点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鳃盖每分钟开合次数,如实记录。
③应用阶段:教师给予必要提示,学生尝试着独立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比如:蜗牛在外界刺激下的反应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
如果触碰一下蜗牛,给它一个刺激,它真的会缩回去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你们想怎样做这个实验?实验可以分几步?触碰蜗牛身体的哪些部位?有没有顺序?如果先触碰触角会怎么样?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蜗牛在外界刺激下的反应记录单
刺激部位
蜗牛壳
把你们实验的顺序、观察到的现象跟大家交流一下。通过交流,大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正确的认识。
小结:①学生学习实验观察需要经历理解观察计划——参与部分观察计划设计——独立设计观察计划等阶段,通过逐渐地深入参与实验观察,最终习得运用实验观察的能力。
②学生的观察技能主要在中年级形成。在中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整体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最典型的内容承载观察技能的培养。学生经历体验—初学—巩固,形成观察技能。高年级重在对观察和技能的应用,并发展观察的品质,如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深刻性等。
表1学生观察技能的培养
|
学习要点 |
师生角色 |
载体 |
评价 |
体验 |
感受 观察可以发现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事物。这些事物吸引着我们进一步探究自然奥秘 |
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生:体验观察的乐趣 |
夏去秋来 |
• 能够表达出观察对象和目的 • 能够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观察,表述观察到的事实 • 经过教师提示对观察对象、目的仍然模糊,不能清楚地表述观察到的事实。 |
初学 |
|
|
|
|
巩固 |
|
|
|
|
应用 |
|
|
|
|
【想一想,写一写】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自然观察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