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观察活动中记录技能的发展过程
(1)记录的形式有文字、符号、图画、表格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记录表格。记录表格可以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明确观察的要点;关注观察的细节;并且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交流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观察鱼的身体结构时,学生填写的记录表。
从学生的记录表中可以看出:体型一栏——花瓶型;体形瘦长,中间较宽。体表——都画出了流线型和整齐排列的鳞片;有的写道:鳞片是一片压着一片;掉下来的鳞片是圆形的;鱼的身体有鳞片、鱼鳍(画出了不同的背鳍和尾鳍)、鳃、眼睛、鼻孔、嘴等等。其他——鱼没有眼皮;从头部到尾部有一条线;鱼游泳时口一张一合的。可见,学生观察的非常细致,不能不说,记录表起了很大的作用。
接下来,是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在观察中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鱼的形状什么样?(明确到体形——中间宽、两头窄;流线形;侧扁)
这种体形对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好处?(游泳时减少阻力,游得快)
*体色什么样?长成这样的体色对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好处?(保护色)
*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顺序:鳃、鳞片、鳍等,从前往后)
(鱼的鳞片排列整齐,好比人皮肤,有保护作用)
鱼鳍都有几个?长在什么位置?(胸鳍、腹鳍2个;尾鳍、背鳍都是一个)
师:这些鱼鳍有什么作用?
显而易见,学生只有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充分的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思考。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的对于鱼的身体结构的认识,就不会是生吞活剥的,而是现鲜活的,具体的,客观的。
(2)小学科学课的观察活动中,常常使用二维记录表。
如何培养小学生设计二维记录表技能的发展呢?
①初学阶段:教师设计记录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观察内容。
案例1:观察苹果和柿子椒两种果实
观察项目 |
苹果 |
柿子椒 |
||
外形 |
看 |
形状 |
椭圆形 |
长圆形 |
颜色 |
|
|
||
摸 |
软硬 |
|
|
|
闻 |
气味 |
|
|
|
尝 |
味道 |
|
|
|
内部 |
最外面 |
红色,稍硬的一层薄皮 |
绿色,较厚的一层皮 |
|
中间 |
|
|
||
内部 |
|
|
*先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的表格(同学生记录表)中,填写正确内容。——再次指导。
随着学生对表格的接触,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项目填写什么内容。
例如:观察鸟的身体结构
师:今天我们要观察的是鸽子。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那么我们要从哪几方面去观察鸽子呢?(屏幕上出示观察记录表)
整体 (身体的形状、大小) |
|
身体各部分名称及主要器官特点 |
头部:坚硬的喙 |
|
|
|
|
|
|
其他 |
整体指的是什么?(学生:身体的形状、大小、体表)
身体各部分名称及主要器官特点是指的什么?(学生:身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每部分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的特点?)
边解读边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对学生的观察起提示、指导作用。
除了整体、身体各部分名称及主要器官特点你还发现了什么就写在其他一栏里。
②巩固阶段:师生共同设计记录表。不再是教师独自设计好了,而是让学生参与设计过程,学生“亲历”表格的形成过程。
案例(4册):观察并记录鲤鱼在水中口和鳃盖每分钟开合的次数。共观察3次,每次观察2分钟。
*师生共同讨论: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口每分钟开合的次数;和鳃盖每分钟开合的次数)
需要观察几次?
师生边讨论,教师边画在黑板上(现场绘制),最终形成记录表格。(这样学生会知道这个观察记录表是怎么来的。)
观察次数 |
口每分钟开合次数 |
鳃盖每分钟开合的次数 |
第一次 |
|
|
第二次 |
|
|
第三次 |
|
|
这一阶段的学习也可以教师给出部分项目,学生补充完成。
比如: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
观察你和你的父母在耳垂、眼皮、头发、前额发际等方面的特征。出示给出部分项目的记录表。
个人与父母特征记录表
|
我的特征 |
|
|
耳 垂 |
|
|
|
|
|
|
|
|
|
|
|
|
|
|
|
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③应用阶段:学生根据需要自己设计记录表。(教师可给与必要的提示)
例如:蜗牛在外界刺激下的反应
要求:如果触碰一下蜗牛,给它一个刺激,它真的会缩回去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提示:
*实验中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触碰——反应)
*触碰蜗牛身体的哪些部位?有没有顺序?
*若是它真的会缩回去,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
*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蜗牛在外界刺激下的反应记录单
刺激部位 |
蜗牛的反应 |
可能的原因 |
蜗牛壳 |
|
|
肉足 |
|
|
触角 |
|
|
各小组设计好记录单后,通过交流与评价,使设计趋于合理。
学生设计的表格,肯定会有不足,这时全班的交流与评价就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上表中,触碰蜗牛身体部位的顺序,极少学生会考虑这个问题,在交流与评价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大家共同寻求合理,这是提高设计表格能力的有效手段。
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可适时肯定学生设计中的合理因素。
小结:表2学生记录技能的培养
|
学习要点 |
师生角色 |
载体 |
评价 |
体验 |
|
|
|
|
初学 |
|
|
|
|
巩固 |
|
|
|
|
应用 |
|
|
|
|
囿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还不能用完整、准确、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可能磕磕巴巴,不够流畅,亦难免词不达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倾听,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并适时、恰当的引导、追问、提示等,对学生给予帮助和支持。另外,教师平时授课时要注意使用精炼的、准确的、有逻辑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句式词汇,作为表达的支撑。例如,
(1)在形态结构观察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观察顺序进行表达。
例如:观察苹果和柿子椒两种果实
在交流时可指导学生这样说:我是按照从外形到内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从外形上看,苹果的形状是椭圆形,颜色是浅红色,软硬程度是比较硬,气味是有苹果芳香,味道是甜的。再看苹果的内部,最外面是一层薄薄的皮,红色、稍硬,中间是淡黄色果肉,内部有褐色的种子。
这个案例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给学生一个相对规范的句型。
再如:观察蜜蜂的身体结构
学生在交流中可以这样说,我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先从整体上看,蜜蜂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再看每一部分,头部主要长有触角、眼和口器;胸部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腹部长有毒刺。
(2)在实验观察后可以引导学生先说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再做出解释。
例如:植物的根吸收水分
在交流中可以这样说,我观察到的现象是第二天水面下降了,第三天水面下降的更多了,第四天水面下降了将近一半。我认为水变少不是因为水蒸发了,因为量筒口被油泥封住了。只能是植物的根吸收了水,使量筒里的水变少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给学生一些句型和词汇,对学生提高表达与交流技能有帮助,特别是对表达与交流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帮助很大。
3.运用抒情增强美感提高学生交流与表达技能。
除此之外一些既不强调定性,又不强调定量的实验,可以运用抒情增强美感。
比如:观察秋天的植物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记录:杨树的叶子微微发黄,有些叶子离开了大树的怀抱,轻轻地飘落,秋风带着它们朝着露出笑脸的菊花姑娘身边飞去……
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记录:今天早晨,我种的西红柿已经有小芽悄悄地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让我不禁多看几眼,我还给它浇了些水。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持久性。
引导学生用抒情的富有美感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对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也是一个促进。
小结:表达与交流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表达与交流的机会,适当适时进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能水平。
【想一想,写一写】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设计观察记录表技能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