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

发表时间:2023/10/24 00:00:00  浏览次数:22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新课标,新在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权威解读!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 独立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核心内容是什么?一起通过这篇解读了解清楚吧!《标准》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的研制要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并引领劳动教育的实施。

一是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窄化”“片面化”问题。构建完整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仅以技能、过程或体验等某一方面作为劳动教育目标的问题。构建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课程结构,解决仅实施某类劳动的问题。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方式,解决把劳动教育窄化为上课等问题。

二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表面化”问题。通过内容要求、素养表现、活动建议的一体化设计,以及提供劳动实践过程指导建议,解决学生经历劳动过程但缺乏劳动价值体认、劳动观念培养、劳动品质塑造等“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标准》核心内容

研制工作依据《意见》及《纲要》,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学校与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提炼了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学生劳动素养

《标准》从中央文件精神出发,结合认知基础、实践基础、行为与品格及三者有机整合的视角,提出将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阐释了劳动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体现了基础性、阶段性、成长性。

这四个方面既体现了劳动课程在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又体现了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性素养的培养。

研制工作以劳动素养为统领,引领课程标准各部分:明确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和价值追求,提出课程的目标、内容、劳动素养要求以及课程实施建议;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劳动实践活动,提出素养立意、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树立正确的学生学习质量观,提出有序进阶、可测可评的学生劳动素养要求

(二)形成了与劳动素养相匹配的课程目标体系

《标准》提出了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包括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标准》还提出了 学段课程目标,按照学段,围绕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各学段课程目标之间体现 连续性、顺序性、进阶性特点,为各学段的

劳动课程开设提供了目标引领。

(三)构建了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劳动任务群是将知识技能基础相近、功能相似、性质相同的劳动任务归纳在一起后形成的一组劳动任务。

共设计了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 十个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小学中年级及以上每个学段都涵盖三类劳动内容,学校在任务群的选择上可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在每类劳动内容所涉及的任务群中选择实施。

(四)研制了各学段劳动素养要求

劳动素养要求是对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劳动课程学习后,需要达成的素养表现的总体刻画。

劳动素养要求的提出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明确不同学段劳动素养的具体表现特征,为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促进 “教--评”有机衔接,达到育人合力。

(五)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标准》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 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六)提出了可操作的课程实施要求与建议

《标准》关注课程实施要求与建议的引领性、建设性、可操作性,在课程内容活动建议部分提供可实施的活动,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建议,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 劳动项目开发、劳动过程指导、劳动周设置、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劳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标准》高度重视劳动安全问题,从理念到实施、从目标到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和机制建设,注重课程实施的安全性评估,适时提出安全提示。此外,还附以适量的项目、活动实施与评价案例,力求使课程标准好用、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