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参(环境和我们)

发表时间:2015/01/04 00:00:00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33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一、单元概述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在总日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垃圾的研究”,包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包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为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
环境。
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
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一天的垃圾
(一)背景和目标
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人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发展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
2.学生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大型垃圾场图片。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是环境与人单元的起始课,从调查垃圾人手逐步展开对“环境和我们”的探究。要求把事先收集的垃圾带到课堂上来作为研究材料。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
这部分要求学生研究一天的垃圾情况:垃圾堆里有什么?有多少?分别称重,并给垃圾分类。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把作为垃圾扔掉的物品名称和重量记录下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判断这些垃圾各属于哪类。塑料袋、纸片等难以称重的也可以记录数量。
这项活动要提前布置收集工作,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上用部分时间布置调查,同时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其中厨余垃圾可以用塑料袋单独装。这一天外出所产生的垃圾也要收集起来。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来的用途分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餐巾纸、一次性筷子等)、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还可以按它们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分(见教学参考资料),等等。这里让学生分类的日的是通过对垃圾分类,能较深人地了解垃圾堆里有什么。统计表中的“种类”一栏,一般按材料分类填写,有些物品的“种类”栏可能要填写两三项,如月饼包装,要填写“纸、塑料”。
教科书中卡通人物提示分拣垃圾时要注意卫生。
第二部分: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数量惊人,以及垃圾的危害。本部分安排了统计活动,统计全校所有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总量,给出了北京市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通过这些数据,学生对垃圾问题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又多又杂又脏。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数据(见教学参考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最后的插图帮助学生讨论垃圾的危害。(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见参考资料)
(四)教学建议
1.布置对家庭垃圾的收集。
向家长讲清要做的事情,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请他们暂时保留垃圾,四人小组中选择一位学生把收集的垃圾带到学校(家住学校最近者)。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既不遗漏,也不多加。学生的这项准备工作很重要。
2、一天的垃圾分类、称重、填写记录表。
试着把垃圾按材料分拣开,一件物品如果含有多种材料,可以试着把他们分拆开,无法分拆的要做好标记,看看丢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并逐个称重、记录。难以称重的如少量纸片、塑料袋等可以记录数量。在同一天里,不同学生家庭的垃圾多少有很大的偶然性,要强调如实认真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教师提醒注意安全和卫生。
3.对垃圾的统计、讨论。
重点讨论垃圾堆里有什么?统计全班学生家庭一天中垃圾的总量,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由此推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量。可选择使用教学参考资料,给出一些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垃圾的多。
学生分小组谈谈自己对垃圾的看法。教师强调除家庭外,商场、工厂、学校、机关、农业生产也要产生大量垃圾。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数量是惊人的。
最后讨论这么多的垃圾对环境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些垃圾最后到哪儿去了?为下一课的教学作铺垫
第2课垃圾的处理
(一)背景和目标
日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还有相当部分垃圾是露天存放,未作适当处理。填埋是现阶段我国采用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单填埋,时间长了,可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学生一般都知道垃圾最后是要集中填埋的,但他们没有去想垃圾集中填埋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一课就是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问题,设计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合理的垃圾场”,了解焚烧方法的利弊,进一步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
科学概念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用模拟实验研究垃圾简单填埋是否安全
课文首先质疑人们通常使用的挖坑填埋垃圾的方法是否安全。然后介绍了做模拟实验的方法,再后是明确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各部分代表着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最后从模拟实验现象扩展到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讨论简单填埋垃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本课模拟实验是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一污染地下水。实验中的细石子和其中的清水模拟土层和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在模拟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底的清水弄成墨水色了,这说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水。
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源源不断运来的垃圾要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通过研究,学生会感到简单填埋垃圾不是个好办法!
第二部分探索垃圾的最终处理方法中的“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要让学生从地基不稳固和土壤可能有毒来理解。
让学生先尝试设计后再作介绍有利于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他们会高兴地发现,真正的现代清洁填埋场的建设与自己的思路是一样的。
垃圾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焚烧。在研究了填埋法后可以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讨论焚烧垃圾的优点和问题。焚烧法最大的优点是减量,它可以使垃圾从量上减少9000,大大降低了垃圾填埋量,最大问题是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严重污染。现代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空气污染的防治。
至此,学生感受到了垃圾处理的困难性。教科书最后一句“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将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科学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1.讨论露天堆放垃圾会造成什么问题?(破坏景观,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对此,学生一般都有生活经验,可作为导人引发垃圾处理问题。很久以来,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办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场(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场图)。
2.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实验的各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纸巾浸染墨水后,最好晾干,石子或沙子要洗干净,纸巾贴着玻璃瓶壁放,便于清晰地看到浇水后墨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可结合学生平时对垃圾堆的观察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提到臭味、滋生害虫等。
3.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提出任务: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这个垃圾填埋场要能有效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提示:先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察现代垃圾填埋场构造图,分析它是怎样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如有条件能组织学生参观大型垃圾填埋场,会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4.垃圾焚烧的分析。
学生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可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人。
最后,讨论上述方法是否彻底解决了垃圾的所有问题?提出思考的问题: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第3课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一)背景和目标
处理大量的垃圾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办法减少垃圾,削减垃圾数量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行动,把垃圾的数量减下来。“三R',是指: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和回收利用(Recycle)。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是小学生可以实践的,甚至是可以引导学生家庭参与的环保行动。
科学概念
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过程与方法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废物”的重新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几个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注意了环保的包装盒。称重的弹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等。
2.学生准备:每小组同学带1^-2个商品包装盒。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研究怎样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教科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减少丢弃的探讨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被轻易丢弃了,如一些一次性用品,如一些包装盒。讨论中聚焦过度包装的包装盒问题。
认识和拒绝过度包装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自行研究商品包装问题,并提出4个问题指引研究和讨论的方向,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建议。
市场上出售的某些保健品,大硬纸盒里装泡沫塑料,泡沫塑料中嵌几个小纸盒,小纸盒里又是塑料袋,塑料袋里才是一点点保健品。礼品盒月饼、茶叶也大都这样,这些商品的包装垃圾要占总体积的80%以上。有些商品也是好几层包装,又是纸盒又是塑料袋,还外加一个大塑料兜,这些商品的50%也是包装垃圾,这叫过度包装或多余包装。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3000^-40%都是商品的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标就要被判定是“过度包装”,受到处罚。日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产品包装规定,但有的地区已在着手制定产品包装的标准。
减少包装垃圾的方法很多,如简包装、大包装、包装回收重复使用、容器重装(如洗涤剂瓶再装洗涤剂使用),等等。
对于“如何包装才能减少浪费”“购物时如何选择商品包装”等问题,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当肯定。
第二部分:认识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
“重新使用”就是常说的“废物利用”。看来没有用了可以当作垃圾丢掉的东西,如果能发现它另外的用处而得到再利用也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教科书引导学生去尽量发现塑料绳、玻璃瓶、塑料袋等物品重新使用的种种方法,可以启发、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不任意丢弃东西,物尽其用的好习惯。教科书在列举了一些物品后,提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样使用它们?”给学生和教师都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工艺品是学生喜爱和可操作的。
最后,估计可以减少丢弃和被重新利用的物品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多大比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意义。
(四)教学建议
1.关于减少丢弃的讨论。
从前一课的垃圾的处理,到本课的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是换一个角度探讨解决垃圾问题。第一课的垃圾的统计、讨论中,学生已经意识到“这么多的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所以垃圾数量惊人”,在这一课,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人人都减少垃圾,减下来的数量也是很大的。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利用的材料回收,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一次性用品是学生容易想到的,然后聚焦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2.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最好能准备典型的过度包装商品和合理包装商品进行对比。讨论: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出示教科书上的问题,解释什么叫“过度包装”。
分组观察比较带来的商品包装,汇报观察研究结果。商量用什么方法衡量有没有“浪费”的情况(可称量包装和商品各占多重或估计体积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测的方法)。教科书中后两个问题以及给商家的建议书,是期望学生能把对过度包装的认识体现到环保行动中。
3.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掉了,其实它还可以有其他用处。让学生尽量多地列举一根包装绳、旧玻璃瓶、废塑料袋的用途,说说还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样使用它们?使学生发现“废物”的利用价值,认识到随手丢弃看似无用的东西是不妥当的。
我们经常购买一些小工艺品,人们还常常互赠贺卡或其他小礼物。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而且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更能表达自己的诚意。教师可事先收集一些废品制作的小工艺品、贺卡等,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
(一)背景和目标
有的垃圾弃之为害,用之就为宝。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可以回收的垃圾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每回收利用1吨再生资源,可以减少4吨垃圾处理量。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人们过去习惯上都是垃圾混合收集,这样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烧的有机物质的资源化和能源化价值,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垃圾分类收集既可以提高废品回收率又避免危险废物危害环境,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垃圾混倒,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垃圾分类、分装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一些国家已经实行垃圾源头(家庭、商店等)分类,有关部门定时、分类收集。我国也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试点实施垃圾分类分装。垃圾从源头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我们做着“从娃娃抓起”的工作。需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垃圾的受害者,又是垃圾的制造者,也应该是垃圾的治理者。垃圾分类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科学概念
.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
.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
.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科书首先提出可以回收利用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要求学生调查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了解什么物品可以回收利用。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可回收物品,帮助学生探讨垃圾回收的好处。然后,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垃圾,让学生经历实际的垃圾中原材料的分拣回收过程。表格中的材料可以是纸张、玻璃、塑料、金属等。有些回收材料只是物品中的一部分,如瓶子的铝盖等。教科书中出示了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饮料瓶底图是塑料回收的标志,中间的数字是塑料品种代码,+1;代表聚醋类塑料,"2”代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3”代表聚氯乙烯塑料等。如果在三角形外还写有“PET""HDPE""PVC”则分别是它们的塑料名称缩写代号。
第二部分: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认识为了积极、科学地处理垃圾,垃圾必须要分类和分装。要求学生弄清楚垃圾是怎么分类的,各类垃圾具体都包括哪些东西。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厨余垃圾:剩余饭菜、果皮和蔬菜茎叶等厨房垃圾。
2.可回收垃圾:包括各种金属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还有橡胶、布类等。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教科书只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为实际投放和回收方便,在不可回收垃圾里又单独列出了“厨余垃圾”“有毒垃圾”要求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应该怎样分类,教师应给予必要的介绍。
教科书中垃圾桶图是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以后将更加规范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规定:可回收物,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可再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用蓝色垃圾容器收集;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用红色垃圾容器收集;其他垃圾,前两种垃圾之外的垃圾都属于这一类,用灰色垃圾容器收集。
教科书又着重介绍了废电池的回收,因为废电池可能造成很严重的污染,而收集废电池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考虑到学生家庭做一个堆肥箱比较困难,因此,要求在校园里做一个堆肥箱,让学生体验一次实际的堆肥活动。堆肥法可以杀死垃圾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腐熟后的肥料无臭味,复杂有机物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简单化合物,成为高效有机肥料。
(四)教学建议
1.调查可回收利用物资。
可以咨询废品回收工作人员,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第一课带来的家庭垃圾,可以再次作为研究材料,可以有选择地补充几种垃圾作为研究材料,如废电线、废电池等。
把带来的物品分类集中起来,说说它们各是什么材料?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材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提到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如橡胶制品、木制门窗、大家具、旧布类、电器元件等。)
回收利用这些材料有哪些好处呢?按玻璃、钢铁、纸、塑料分别来说一说。
介绍教科书76页上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找一找塑料瓶上的这种标志。
2.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讨论:你们街道、小区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类的?
在调查家庭垃圾时对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的?
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应当怎样分类?
你们家里的垃圾分类、分装了吗?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你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明白了哪些材料可以回收后,教科书只以插图提示了要按材料的类别做几个分类回收箱,制作适当图片贴在回收箱上。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校情况,落实回收箱放的地方,谁去管理,怎么管理,回收后怎么办,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这部分内容要延伸到课外,期望能发展到从此改变班级、学校混装混倒垃圾的习惯。
3.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怎么办?
教师介绍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的处理方法,组织学生收集废电池。
4.做堆肥箱。
家庭垃圾中约有1/3是食物废料,它们和枯叶、杂草经过堆积自然分解,能够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看书中资料,教师介绍做堆肥箱的方法。学生另外收集一些枯叶、食物废料参与堆肥活动。使学生有一次相关经历
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
(一)背景和目标
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在严重缺水情况下生活的体验,而多数学生都知道,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然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约0.2600,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我们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我国虽然水系众多,但由于人口多,造成我国人均淡水量并不丰富,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自来水真的是“自来”的吗?我们一天大约要用掉多少水?为什么同学家庭之间用水量相差很多?如何节约用水是学生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水表一个。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教科书提示了两种记录方法,一种是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生活用水,再累加起来得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有些要用估计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教科书提示了另一种记录生活用水量的方法,
就是查看家里的水表,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就是大致的个人用水量。
第二部分:用水量的比较
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教科书用插图提示了两类比较。一类是单项用水量比较,如刷一次牙用水量的比较,家里抽水马桶水箱容量比较。另一类是学生家庭间总用水量的比较。关键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用水习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从而辨别哪种方法比较节约水资源。上海市政府已免费为居民调换了大容量的抽水马桶水箱,节约了大量的珍贵的淡水,这是节水意识转化为积极的政府行为。卡通人物还提示把用过的不太脏的水积存起来,以作二次使用,如拖地、浇灌花草等,这也是全世界提倡的节水做法。
第三部分:水资源紧张和我的节水计划
教科书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世界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图片内容为我国干旱地区人们排队等水的情况,对学生有很大的震撼力。然后,适时地让学生制订自己的节水计划。关键是学生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能影响他的行为。
(四)教学建议
1.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这项活动其实是课前的记录活动。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讲清要求,提供器具,教给方法。器具可以是在教师帮助下制作的自制量杯(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生活用水,再累加起来得出一天用水总量。有些用水难以用量杯测量,就用估计的方法。水表的读数方法,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在家里记取水表读数,请家长协助,最好能拿到前几个月家庭水费收据,把记录的数据带到课堂作为教学素材。
2.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记录的用水量的差距引发学生的讨论:是什么原因使我的一天用水量和他的差那么多?让学生作出一些猜测,如不同的刷牙方法、抽水马桶水箱容量不同等,能在课堂内比较的,可以进行实际比较,如不同的刷牙方法刷一次牙用水相差多少。再让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比较节约用水的,哪些方法是很浪费水的。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政府提倡的节约用水措施。
3.制订我的节水计划。
结合图片或录像介绍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紧张状况,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来的相关资料。讨论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提示学生从自己可以做到的方法来考虑。关键是让学生把制订的计划变为真正的节水行动
第6课污水和污水处理
(一)背景和目标
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全世界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情况十分严重,日前,有近40%的人口难以喝上洁净的水。日益严重的污染导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住在水边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通过饮水进人人体,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地表水因为污染而不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水的来源才能真正保证水体的洁净。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自来水一杯。
三)教科书说明
教科书首先点出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聚焦水污染问题。
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各取一杯生活污水和自来水,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教科书中插图的污水净化实验一沉淀和过滤,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污水和自来水。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以看作是本单元废物利用的实例,用废旧可乐瓶做容器,用细沙子做过滤材料,细沙子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这两种方法只能分离一部分污水中的杂质,净化前后的水不同,但净化后的水与自来水还是有较大差别。教科书介绍,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还要经过灭菌消毒。
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教科书用网状图帮助学生围绕水的污染源展开讨论。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污染源的认识。教科书中饮用水取水处标志,提示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
教科书指出,为了保护水环境,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教科书中的污水处理示意图,形象地展示了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污水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主要通过一种叫“格栅”的装置。教科书中的初步处理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沉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四)教学建议
首先通过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此问题的探究兴趣。
1.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可以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然后,用插图介绍的沉淀、过滤方法,进一步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过滤的装置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课前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制作。通过沉淀,生活污水中的泥沙等会明显沉到水底,但生活污水中可能还会有油污等,可能会有明显的气味。
2.污染源的讨论。
让学生先根据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相互补充,最后班级交流,共同完成水的污染源的网状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的污染源的复杂性,对水的污染源的认识得到发展。阅读文中资料,意识到,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3.污水的处理。
污水处理图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个环节中,污水得到怎样的处理,实际使用的是什么方法。认识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即使是经过处理的污水也不一定能作为饮用水。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由技术人员为学生介绍污水的处理过程,那是最理想的了。
第7课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一)背景和目标
对生活用水问题有所了解后,让学生具体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环境,对学生来说很有现实意义。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观察水的方法,学习了过滤、沉淀,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水的技能。自然水域可以是河流、池塘或湖泊等。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城市、农村水保护情况令人担忧,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促使经济发展的情况极为普遍,而最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就是水污染。一些地方河流、池塘是黑臭的,甚至一些著名的湖泊也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污染造成的恶果,罪魁祸首是污水排放、垃圾倾倒、城建填河。大量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的结果使得水体中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污染物在生物及化学分解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整个水体处于严重的厌氧发酵状态。水体中有大量吸附了黑色金属硫化物的悬浮颗粒,就会变黑;厌氧发酵产生的硫化氢、硫醇、氨和胺等带异味的物质从水体中逸出,就会产生臭味。有些污染严重的水体会冒气泡,这是另一类发酵产物一沼气,沼气携带底泥上泛,使水体更加污秽不堪。另外,城市建设的填河也会使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越来越弱。
还有一部分自然水域由于未遭人类破坏或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水体比较洁净,这可以作为正面的典型。考察这样的自然水域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
.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前制订计划
教科书以“我的考察计划表”,帮助学生理清考察的日的和注意事项。计划中有“注意事项”,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这是不能忽视的。
第二部分:实地考察
提示了考察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考察报告中也列了出来。观察水样的内容在考察报告中已列出。教科书用插图提示取水样的方法。
第三部分:回教室后的观察和讨论
考察报告详细列出了观察的内容,如要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要使用显微镜。经过考察后,教科书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作出水是否被污染的判断,如果被污染了,要找出原因,要求学生提出治理的建议。
(四)教学建议
1.制订计划。
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是小学阶段学生为数不多的实地考察,考察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关键是看前期的组织、计划工作。
首先要确立考察主题。
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
小组讨论考察计划,计划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日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教师强调步骤、内容、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每一位学生写出具体的考察计划。
2.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观察河道两岸或湖泊周围的排污口情况,是否是饮用水取水口?水体大致情况。取回水样,回学校。
3、观察讨论。
回学校后,按照“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最后,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第8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一)背景和目标
学生在前7课比较深人地研究了垃圾问题、生活用水问题。本课的日的在于拓宽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这一课选择了三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按照现状一原因一对策的结构来阐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每一个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使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个环境问题。
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是我们时刻需要的资源,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教科书插图显示了工业废气、废物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这是两种主要的大气污染源,而且,这两种污染日前还在急速加剧。常见的大气污染源还有农田焚烧麦秸、稻秸,化工厂排放有害气体等。
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制订、实施一些保护大气的措施,如立法减少废气、废物排放,制订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对于保护大气,学生能够参与的就是动员家长积极参加“无车日”活动,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少开车。
第二部分: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虽然也属于垃圾问题,但它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污染。最早,“白色污染”一词并不是专指白色塑料,该词的来源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用地膜大量使用后不能及时回收而残留在田间地头产生的视觉上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现在说的“白色污染”泛指使用后未经收集处理的所有塑料废弃物。白色污染因其污染范围之广、污染持续时间之长,真正成为环境的恶魔。
人们应对白色污染的办法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
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同时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插图中的朱鹊、香果树、秤锤树、鹅掌揪、金丝猴、大熊猫都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都曾因人类的活动而面临灭绝,后来,又因人类的积极保护使这些生物的种群有所发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环保活动,给学生一个讨论和发表的平台。
(四)教学建议
我们已经研究了关于垃圾的环境问题。我们还面临哪些环境问题?世界还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1.关于大气污染。
先请学生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2.关于白色污染。
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3.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四、评价建议
1.材料准备情况:本单元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课前的材料准备,如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家庭一天用水情况的记录等。而且,学生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态度。
2.记录表、建议书填写情况:本单元中的记录表可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建议书反映出学生对环境与人关系的理解水平。
3.课堂活动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描述,在分类记录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4.单元测验: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5.任务性作业:提供给一组学生一堆生活、生产垃圾,让学生写文章描述如何减少、回收、利用、合理处置这些垃圾,并就某一种垃圾写一份建议书,以考察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