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提纲

发表时间:2015/01/05 00:00:00  浏览次数:673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一、地球表面的地形 

1.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2.我国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新疆吐鲁番属于盆地地形,西藏属于高原地形,四川属于盆地地形,我市常见的地形有:丘陵地形:三台、游仙、盐亭;平原地形:江油、涪城;山地地形:北川、平武。

3.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浅)绿色表示平原棕色和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

4.五种基本地形特点: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按海拔分:平原在200米以下,丘陵在500米以下,山地在500米以上,高原在1000米以下,盆地海拔没有一定的标准

5.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中国海洋面积约为陆地的三分之一,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 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两个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5.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许多科学家认为 ,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如地震、火山。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然而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三、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岩石变化的原因与冷和热流水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3.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4.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呢?

答:这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即岩石在流水、冷热或动植物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了变化。

5.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变成什么样?

答:岩石继续风化,最终会变成沙和泥土,形成土壤。

 6.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地形的变化会造成岩石破碎,形成火山岛、火山湖、石林、溶洞、河谷、峡谷、瀑布……

四、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是沙砾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土壤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腐殖质和盐分。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颗粒最大的沙砾小石子中间的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动植物残体

4.为什么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因为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5.细菌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蚂蚁在土壤中群居;植物的叶、根和茎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蚯蚓能穿破坚硬的土壤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五、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土壤中的细沙和黏土最容易被雨水冲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主要原因是雨水的冲刷和侵蚀

3.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六、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雨量的大小、土地的坡度大小、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土地坡度大、土地上没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土地侵蚀程度就更大。

2.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3流水、风力、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4.侵蚀会带来的危害:水土流失、洪灾、泥石流、冲毁农田和房屋等;防治措施就是要: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等。

七、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减慢。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2. 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3. 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容易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4.河流上游侵蚀现象比较明显。河流下游沉积现象比较明显。

八、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因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会侵蚀土地,所以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远离河流的地方,想办法减少侵蚀,如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

2.人们采用了哪些措施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答:加强灾害预警预报;植树造林;合理科学使用土地;兴修水利;封沙育林。

3.岩石的风化、雨水的侵蚀、河流的沉积、火山和地震都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4. 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有: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如火山、地震、板块运动等。二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就是地球外部的力量。①风化作用也可以改变地形地貌;②侵蚀作用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比如雨水、河流、冰川、风、波浪、潮汐等的侵蚀;③沉积作用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三是人类的活动也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5.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冲毁道路,使交通中断;毁坏庄稼,使农作物减产;冲倒房屋,使财产受到损失;形成泥石流等

九、实验设计题

1研究的问题: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岩石 酒精灯 烧杯 镊子

实验步骤1.将镊子夹取一块岩石放在酒精灯外焰烧。2.将加热后的岩石放入冷水中,冷却。3.将岩石取出擦干,再加热。4.再将加热的岩石放入冷水中冷却。5.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坚硬的岩石慢慢破裂剥落。

实验结论:由于岩石内层和外层受热不均,而产生表层不均匀的膨胀与收缩,这样岩石就慢慢的破碎和剥落了。说明冷热会使岩石发生变化。

2研究的问题: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我的推测:坡度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小,土地受侵蚀的影响小。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要改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同样多的降雨量,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植被情况。

实验现象:坡度大的土地比坡度小的土地水土流情况严重。

实验结论: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坡度越陡侵蚀越严重。

3研究的问题: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我的推测:植被越少侵蚀越严重,植被越多侵蚀情况越好。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要改变的条件:实验组的土地上有植物覆盖;对照组无植物覆盖。

不改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一样、降雨量的大小一样、土壤质量相同。

实验现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水土流失情况好,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结论:植被对侵蚀有影响,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4研究的问题: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的推测:雨量越大侵蚀越严重,雨量越小侵蚀情况越好。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雨量的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同样的植被情况,同样倾斜角度的土地,同样的土地。

实验现象:雨量大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严重。

实验结论:雨量大小对侵蚀有影响,雨量越大侵蚀越严重。

5.请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表示岩石的风化过程: